近日,工信部和环保部公布了《铅蓄电池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该规定明确指出,不能满足《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准入条件》)要求的企业将不得准入。根据工信部和环保部联合公告符合《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来看,将有一半铅蓄电池企业被淘汰掉。
前不久,环保部门公布《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技术政策》。该政策提到,到2015年,达到清洁生产二级水平的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及再生铅酸蓄企业分别占铅酸蓄电池企业总数的60%、70%以上;废铅渣全部无害化处置,再生铅熔炼金属回收率大于97%。到2020年,达到清洁生产二级水平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铅企业分别占铅酸蓄电池企业总数的80%、85%以上。
2012年7月,环保部门就已经发布《准入条件》,该规定明确指出,如有镉含量高于0.002%的铅蓄电池以及含铅零部件生产线的企业于2013年12月31日前予以淘汰。
政策下的铅蓄电池厂家
2012年7月1日《准入条件》正式实施,要求相关企业新增产能和现有产能分别需达到50万和20万KVAH(千伏每安培小时)的规模下限,现有项目年生产能力不应低于100万KVAH,新增产能的产值门槛在2.5亿元以上。产能标准的限定将给行业带来一定的资金和规模壁垒,利于淘汰规模偏小的企业,现有产值规模1亿元以下的企业将会淘汰。
2012年11月环保部门发布《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了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行业在清洁生产、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鼓励研发的新技术等方面的有关要求。
《技术政策》规定,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行业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力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水平,加快淘汰水平低下产能落后的企业,控制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企业总量。
此外,《技术政策》还鼓励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利用其销售渠道建立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系统,或委托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再生铅酸蓄企业对废旧的铅酸蓄电池进行回收利用。
近日,工信部和环保部门公布了《暂行办法》,该规定明确指出,准入公告的申请工作以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为申请主体,集团公司旗下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需要单独申请。该规定还表示,没有达到《准入条件》的企业坚决不能准入。
《准入条件》出台后,部分小型企业遭遇政策的清理,所剩无几的企业也在垂死挣扎。
据相关人士透露,随着《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实施,铅酸蓄电池企业会控制在200家以内。
铅酸蓄电池厂家鱼龙混杂,近几年高速增长,企业数量较高曾达到3000余家,铅污染、铅中毒事件屡发不断,给社会带来很大的隐忧。为此,相关部门开始联合起来整顿铅酸蓄电池行业,去年关闭取缔了铅蓄电池生产企业348家,停产140家,停产整顿160余家。
去年铅酸蓄电池厂家整顿过后,铅酸蓄电池厂家呈增长趋势。环保部门2012年将282家不和规定的铅酸企业吊销执照,将全部关闭这些企业,目前我国在产的企业有412家,扣除回收铅酸电池的21家企业,铅酸蓄电池厂家共有391家。同比去年的252家企业增长了55%。
江西东劲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区经理张流芳表示,《技术政策》是继《准入条件》之后给铅蓄电池厂家的又一重拳,很多企业崩盘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此次政策实施后将有7成企业被洗掉。
行业内部斗争铅蓄电池行业之所步入如此惨烈的状态,不仅仅是政策的严重打压,来自企业内部的价格斗争也是铅蓄电池走到今天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2012年铅酸蓄电池价格下滑厉害,超威、天能两个为首的龙头企业率先打起了价格战,为了占有市场,甚至低于成本价卖出。
天能、超威等一线品牌的一组四只48伏12安时的电池年初时卖410元,到9月降到360元,到11月中旬又降到了340元,在河南、山东局部区域还有更低价格走货;而二线品牌则从年初的近400元降到了目前的320元。
据超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告诉《高工锂电》,有些铅蓄电池的价格9月已经降了近20%左右,十月的价格还在持续下降,包括超威、天能这些大企业都已经低于成本价在竞争。
天能动力公开表示,2012年下半年及2013年,公司主要战略为加速扩张、拉足产能、加大促销。其中,二级市场的分销网络,2012年目标是1200家,2013年的目标是1500家;而骆驼股份2012年的预计产能也已由2011年926万千伏安时升至1200万千伏安时以上,此外,该公司在对原有生产线投入近10亿元进行大规模改造之后,还将在广西、吉林等地扩产,以此来扭转局面。
这次龙头企业带头打起的价格战,不仅让业内小型企业叫苦连天,就连万里股份这样的大企业也依然没有逃过这场价格战的“劫难”。
万里股份存货大增,2012年6月30日,其存货仅消耗了260万元,占比7.42%;截至9月30日,其存货则由3238万元再度猛增至5078万元,较去年底末时增长45.18%。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滑了71.33%。
万里股份称将吸收合并的下属3个全资子公司也处于亏损状态,未能为万里带来公告上的惊喜。据万里公告显示,3家公司去年分别亏损了97.63万元、163.81万元和159.64万元。未来3家公司将注销,万里股份也将更名为“万里新能”。对此亦有传闻,称锂电池项目将随之注入上市公司。